查看原文
其他

马来西亚粤人 新春齐齐捞生

冼伟国 语言资源快讯 2020-01-18

 


马来西亚粤人在新春期间喜食之“鱼生”(时下其他籍贯者亦然),非始创自大马或星洲,而是源自广东之食品。有关广东省鱼生事,试参阅由中华书局于1985年4月出版之《广东新语》,是书著者屈大均为广东番禺人,明诸生。屈氏生于明崇祯三年(1630),卒于清康熙三十五年(1696)。《广东新语》为一本较具价值清代史料笔记,全书二十八卷,凡广东之天文地理、经济物产、人物风俗,无所不包。

  屈大均所撰《广东新语》卷二十二〈鳞语·鱼生〉篇云:“粤俗嗜鱼生,以鲈、鰽白、以黄鱼、以青鲚、以雪魿、以鲩为上,鲩又以白鲩为上。”根据屈氏所言,鱼生以鲩为上,而今日大马所谓之“捞生”,除用属河鱼之鲩鱼外,亦喜以属海鱼之三文鱼作为鱼生用鱼,其他尚有以海蜇、鲍鱼等捞生,至于非肉食者,則可选“斋鱼生”。

广东省粤人鱼生用鱼,“以初出水泼刺者,去其皮剑,洗其血鮏,细刽之为片,红肌白理,轻可吹起,薄如蝉翼,沃以老醪,和以椒芷。”屈大均所谓“老醪”即陈酒,而“椒芷”则指花椒与白芷。食者在生鱼片上淋以老酒,再配上椒、芷等香料,为求鱼片均匀入味,故众人皆以筷子捞之。

言及广东之鱼生配料,若以本地鱼生料比之,马来西亚者更为多姿彩。有:梅膏、柚肉(以前本用源自中国廣西之“沙田柚”,今以产自北马霹雳州怡保区之“打扪柚”代之)、薄脆(一种以麵粉制成经油炸之脆饼)、芝麻、花生末、五香粉、胡椒粉、红姜丝、黄姜丝、芋头丝、藠头丝、茶瓜丝、瓜英丝、桔饼丝、酸梅酱、桃果酱、花生油、红萝卜丝、白萝卜丝等。

食鱼生之俗,追溯起来,非始自中国南部粤人(包括广府人及潮州人),起码在春秋时代已有。今日粤人所叫“鱼生”一词,大约始于明代,明代以前称“脍”,后写作“鲙”。《论语·乡党》篇: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”汉代赵晔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载:“吴王闻三师将至,治鱼为鲙。”

唐代陆德明撰《经典释文》述:“脍,又作鲙。辽代释行均撰《龙龛手鉴·鱼部》:鲙,鱼细切作鲙也。”唐朝李白《秋下荆门》诗:“此行不为鲈鱼鲙,自爱名山入剡中。”宋代辛弃疾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词:“休说鲈鱼堪鲙,侭西风,季鹰归未?”由唐宋人诗词观知,古人喜以鲈鱼作鲙。

“鲙”应是中国北人所唤,而南人则呼为“鱼生”。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在其著作中明确指出“鲙”即“鱼生”。《本草纲目·鳞四·鱼鲙》篇述:“鱼生,刽切而成,故谓之鲙。凡诸鱼之鲜活者,薄切,洗尽血腥,沃以蒜、齑、姜、醋五味食之。”有关中国廣东人所谓之“鱼生”,今日大马粤人除叫“鱼生”外,亦习惯呼为“捞生”。


捞鱼生的习俗,在新加坡、印尼的华人社区,亦有通行。

印尼华人在捞鱼生


图文编辑:廖小曼

责任总编辑:老甘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